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网上购物,其经营状况却一直不好。而据首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陆首群说,在美国,去年年收入排名前十位的电子商务企业中也没有一家是百货商店。据说上海一家曾被炒得火热的网上商场现已关门。
作为电子商务重要内容的网上购物正面临考验。
既然经营状况不好,那么这些商家当初决定开展这项业务是否有欠考虑呢?
北京翠微大厦计算机部部长高光敏说,他们在决定开展网上业务时,决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,“我们首先根据企业已有的设备,发展了区域网,投资较少,而且在本地区,有利于结算和送货上门,再逐步发展准备上Internet网。”
北京西单商场的刘宇宏主任也表示:“我们是根据商场已有的规模和设备一步步发展网上业务的,有人说电子商务就应该有网上结算,但当时的条件不具备,我们也就不强求。从商场引进计算机系统到现在,累计投资达3000多万元,其中用于网上购物的大约有100多万元,我们在投资上是很小心的。对风险,我们早有准备,实际上开展任何一项新业务都有风险,这是正常的。”
北京图书大厦的徐宏生经理说,他们开展网上业务是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,并得到了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支持。
看来,商家对于不赚钱的情况早有准备。既然不赚钱,为何还要开展这项业务呢?
商家孜孜以求网上业务,甚至赔本赚吆喝是有自己的考虑的。
——培养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。在这一点上,翠微大厦计算机部部长高光敏的话有一定代表性:“目前,网上购物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还很陌生,作为一家大型企业,我们认为有责任使消费者了解适应这种消费方式。”
——看重潜在效益。虽然现在的网上业务没有带来直接利润,但其潜在效益是很多的,比如宣传效益。首先由于它是新生事物,可以引起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,也就宣传了企业的形象。其次,在网上宣传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。其中之一就是在网上信息可以随时不停地更换,也更加详细。消费者可以迅速而且不分时间、地点地了解商场的情况。同时,商场可以与顾客进行双向交流,商场可以很快地了解顾客要求、看法等,以便搞好工作。华懋网上商场的主管张乐告诉笔者:“不能排除有一些顾客是看了网上的宣传才来到我们有形商场购物的。”
——先进入,先成熟。现在就进行网上业务,等于是“笨鸟先飞”。西单商场的刘宇宏主任说,“早期进入网络利润很少,但同时进入这一领域的‘坎儿’也低,投入的资金比较少。尽管不成熟,但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不断完善发展,积累经验。”
网上购物的发展要依靠“网民”,那么,他们是如何看待网上购物的呢?
笔者采访的几位“网民”都在一开始就对网上购物发生了兴趣,但后来却都没有成为一名“电子”顾客,他们所列举的原因大约有这样几种:其一,觉得那些商品看起来不真实,而且图片质量差,不能引起兴趣。其二,担心商品质量,质量有问题怎么办,退货有保证吗?其三,上网为了找点有用的信息,舍不得花时间“逛商场”,网费又贵。
网上购物还有一个难题,那就是运输。对于书籍和少数商品来说,邮寄就可以解决了,可对于日用百货该怎么办?华懋的张女士说:“对于一些小额产品,如果送货上门,实在是得不偿失,但不送,又降低了商场的信誉。希望有一个专门的运输公司来处理这些问题,商场集中精力搞好服务。”
陆首群认为,网上商场不同于现实的商场,要谨慎发展。从选择合适的商品上网到组织物流的方式都要有别于现实商场。
尽管困难很多,但种种迹象表明,网上购物前景光明。
首先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。国家信息化办公室的高红冰副处长表示,他们正在进行紧张的工作,推动有关单位上网,从而增加网络资源,以吸引更多的人上网。网上资源越多,网民就越多;上网的人越多,就越有利于网上资源的丰富。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,对于中国网络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。首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也同北京市委、信息产业部、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领导组成了信息化领导小组,研究解决包括结算、认证、信用和网络经营法律规定在内的问题,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。
其次是电脑的普及。今年上半年仅在北京电脑的销售量就达到48.2万台,同比增长了63.5%。而每一个电脑用户都是潜在的“网民”。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7月份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,截至1999年6月30日,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400万,比去年年底翻了一番。业内人士认为,我国因特网的用户已经进入了每半年翻一番的阶段。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发展,为网上购物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。
名称/经营内容/付款方式/顾客情况/业务状况
翠微大厦网上商场/百货/货到付款/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主/没有盈利、访问的顾客较少、有团体购物
华懋商场/百货/货到付款或信用卡结算/有一定教育水平的中青年/上网的人数较少、送货成本高、经营困难
西单购物中心/软件与礼品较多、上网商品7000多种/货到付款/顾客的成分较为复杂/盈利情况不好
西单图书大厦/书籍/网上结算、信用卡结算、汇款/600人左右/月、国外顾客20%/营业额10万/月但未盈利
现代书店/书籍/网上结算/境外读者访问数2000人/日/20万港币/月、未盈利